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生作文

年味作文初二叙事文(合集6篇)

时间:2022-11-08 09:04:18

年味作文初二叙事文 第1篇

年味,如今就像一口嚼久了的口香糖般的味儿,在这个现代思想与传统思想的撞击、碾压下,年味它现代化了,机械化了,年味从人们的舌根上淡出了……但今年,我品味了快乐!

每年的春节节我总有心愿,甚至在每一次生日、我都默默地祈祷着,有一条可爱的宠物小狗!偏偏在今年春节,我的愿望实现了,但并不是真正的实现,那独特的年味儿,也从中品尝了出来。

那是一只快餐店的狗,它毛发凌乱,脏兮兮的,但这并不能覆灭我对它的热情。放完寒假不久,那快餐店的老板店旁停了一辆车,那老板走到我身边,讲着:“我们要回去过年了,小狗你们要多帮帮,喂点东西给它啊!”我答应了,同时我也领到了新年的第一份礼物——与小狗在一起的机会。

第二天一早,那家店子便关了门,只见小狗孤零零地蹲坐在门口,那灵活又可怜的黑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我,仿佛在说:“你可怜可怜我吧!”我的那颗怜悯心不断地跳动着,走过去,扔下我的一点儿馒头。它吃了,屁股后的那根尾巴摇得十分欢快。我摸着它那瘦弱的脊背,总感觉那只是层粘在骨头上的皮,仿佛上面粘满刺刺在我手上,刺在我心中……

我每天都来,它也会等着我,每次我去哪儿吃饭,都要带一点儿好吃的给它,让它与我同享食物的乐趣。有一次看到另一家的店主开门让小狗烤火。我的心中萌生出诸多感情,一开始是嫉妒——小狗不理睬我,让我的心十分难受。可另一种想法把它压了下去,这能让小狗更好的生存下去啊!我该替它高兴呢!每次看着小狗狼吞虎咽般吞食着我给它的年夜饭时,我的`嘴角便会不自主地往上扯,眉毛弯如明月,心中的高兴如泉涌般迸发而出。

2018,给了我独特的年味。我相信,未来的日子我会更快乐!

年味作文初二叙事文 第2篇

要过年了,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这个节日。

天还没亮,我就从床上爬起来,带好行李,往高铁站赶。随着天色渐亮,路上的人多起来了,一个个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路灯上的灯笼国外显眼,还有店铺门口的对联,从门窗里飘出来的切菜声,孩子们的嬉闹声。这浓浓的年味告诉我:过年了!

中午,到家了,又风尘仆仆的往乡下赶,见着年迈的爷爷奶奶,才发现,原来见的儿孙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吃着爷爷奶奶亲手种的米,尝着他们做的腊肉,这股亲切的家乡味道也只有过年时才能享受到了。我想这就是我们家的年味吧。

从家旁边的小卖部买来一挂挂鞭炮,丢在家门口的院子里,噼里啪啦一顿响,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这,也是年味啊!小孩子们拿着手里的花炮四处追打,衣服上处处都是被火星烧出来的小洞,惹得父母的一顿骂声,这时,爷爷奶奶往往就要出来救场了,将哽咽的孙子拉到一边,往手里塞几块糖,又对着孩子的父母喊几句:“别说了别说了,大过年的……”

吃完年夜饭,就到了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玩微信,吃零食,打游戏,那可忙得不亦乐乎。

我最期待的便是拜年了,从亲朋好友手里收来压岁钱,拿在手里,内心无与伦比的痛快。到了有同龄人的家里,还可以一起打游戏,将一切不愉快抛在脑后。

可惜愉快的时光总是短暂,还没来得及仔细品尝品尝这迷人的年味,就要匆匆离去。唉,我多么希望过一个只有亲朋好友、游戏、压岁钱、美食的春节啊!

年味作文初二叙事文 第3篇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随着中国传统农历新年将至,浓浓的年味被那些过年专属的传统美食唤醒。

记得小时候,一进腊月门,各家各户都会热火朝天地蒸着粘豆包。粘豆包是属于北方这个季节的传统年味美食,也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佳品,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重视和祝福。每当粘豆包出现在饭桌上时,那就说明年关将至,该过年了。

粘豆包可是一道“急不得”的美食。自家种的个头饱满的粘玉米在9、10月份收割过后,还要在太阳光下自然晾晒2个月左右的时间,沐浴过阳光的粘玉米不仅保存了自身营养物质,同时也提升了粘玉米的口感。经过脱壳处理的粘玉米,用清甜的山泉水浸泡一个月的时间后,粘豆包的制作过程才算开始。

一桶一桶被山泉水浸泡过的粘玉米,送到磨坊磨碎,拉到家里,将面子里的水分过滤掉一些,用手一捏,能捏成团即可。然后,就是烀小豆了,小豆一定要选择当年的新小豆,陈小豆烀不烂乎,小豆烀好之后,就要把小豆捏成团,放在室外冻一下。

每家每户包粘豆包是一项工程,许多街坊临居会聚过来帮忙,等包到半夜时,还要蒸一锅,给前来帮忙的人吃一顿。

粘豆包的吃法也很奇特,北方冬天,在年还没来之前,几乎顿顿都吃粘豆包,在吃之前,根据自己的口味,有的在热腾腾的粘豆包上洒一层白糖,或一勺子猪油。把粘豆包的韧劲和清香发挥到极致。

香甜有嚼劲的粘豆包,品质越好的猪油,一粒粒洁白的白糖,在整个正月里,更是北方色味形俱的传统美食,让人们在满足味蕾的同时,也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这不仅仅是一道美味,更是一方人的回味与记忆。家乡的年味,在这些流传下来的美味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

年味作文初二叙事文 第4篇

新年总是热热闹闹的,它是最让人期盼的。每当那个时候,家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聚回来,一张张笑脸,一颗颗激动的心。在生活中有着许多种味道。随时都能尝到那些酸甜苦辣咸。那么在新年呢?

年味,是什么?

记得,小时候。过年,人虽然不是很多,那时候还没有妹妹吗也不会那么热闹。但也是开心的。在老房子里,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坐着。外面很冷,门窗都是紧闭着的,而屋里很暖。一种由内而外的暖。桌上一碗碗的肉,路边姜炖的鸡,排骨汤,红烧鱼…芳香四溢,想想都美味。大年初一,每家人都会挨家挨户的去拜年。爆竹都是成串的小爆竹。没有开门红,没有大型烟火。晚上,因为旁边人家不多,所以没有那么大的影响。

现在,长大了。总会有点变化。有了弟弟妹妹,家里可热闹了。到处欢声笑语。随处可见他们追跑打闹的身影。爷爷盖了新房子,整条街上可热闹了。雪下的越来越少了,可老天就这样,不下雪也很冷,天天刮着风。房子大了,但也很温暖,一家人围着大圆桌,有时候还要弄两三桌菜,因为啊,小朋友多了,都做不下。桌上都是一个火锅,周围全是食材。平常的菜啊,很少了,只有爷爷奶奶他们还不适,在桌上放几样小菜。过年晚上 大人们都要守岁。一整条街热热闹闹的,一家爆竹放完,一家接,不再只是那小小的鞭炮了。好似没完没了一样,一家接一家,甚至几家一起。声音响彻云霄。在好不容易闭上眼休息了几个时辰之后,天微微亮了。又开始了,爆竹声连绵不断,像是要把那些爱睡懒觉的人叫醒。催促着,好似提醒着你,新年到了。新年,大家都去拜年,亲戚多了,三四天都走不完,虽然累,但有红包那就不一样了。

不热闹的,怎么有味道,有家人陪伴,才能感受到温馨的味道。

年味作文初二叙事文 第5篇

灯笼挂起一串串,对联贴起一幅幅,鞭炮响起一声声,灰尘除去一层层全家团聚在一堂。

“嘉欣,快来,快来帮忙啊!”“好嘞,来了,来了!”看见厨房与客厅里那两个忙碌的身影了吗?那便是我和妈妈。妈妈像个女超人一般扛起庞大的箱子与重重的篮子在客厅与厨房里灵活地穿梭。不一会儿,弟弟跑过来说:“妈妈,姐姐,我来帮你们!”说完便他那胖乎乎的小手托着我们正在搬的东西,很快,厨房与客厅便被我们收拾得整整齐齐……

“嘉欣,拿下剪刀与透胶。”“行!”,来到门外,一股喜庆大红的气息向我袭来。看下邻居家,门边都贴上了对联,整个走廊红红火火的。我们家的对联上联是“新春新景新气象”,下联是“多财多福多平安”,横批是“万象更新”。整个对联寓意着我们家来年一帆风顺,万事如意。

大街上,各户人家的门面要不是挂起了灯笼,就是贴上的对联,有的马路的拐角,政府还摆了一团花,五颜六色的花还摆出了文字,中间用花摆的字有“新春吉祥”等,大街上鞭炮声绵延不断,礼炮也在空中不断的绽开出花朵。街上形形色色的人们大多都穿着红红紫紫的衣服。来到超市里,超市里都装扮得喜气洋洋的,一片大红,到处都是福字与灯笼……

大年三十晚,我们全家人围坐在桌前吃着爸爸做的饭菜,肥嫩的肉质被煎得焦黄脆嫩,浓香的汁包裹在周围,在光照下泛出点点油光……电视机里还放着春节晚会,一家人被贾玲的小品逗得哈哈大笑……

年味越来越浓,晚风倏忽,拂过耳畔,格外亲切,它还携来一缕缕年味,而我们全家人却沉醉在其中。

年味作文初二叙事文 第6篇

记忆中的春节总是一年中最最热闹的节日,为了过年一家人总是七手八脚地忙得不亦乐乎。这时往往会产生一种熟悉的感觉:四周弥漫的,都是浓浓的年的味道。

每逢过年,楼下的花市总是人山人海。一束又一束的鲜花,郁金香、百合、蝴蝶兰、剑兰,把本就不宽的人行道挤得满满当当。运花的车辆费力地穿行在马路上,还常常堵车。尽管如此,买花的人还是络绎不绝,都希望用鲜花来点缀房间,为过年增添一丝春意。年的味道,是那久久不散的花朵的芬芳。

春节自然是少不了那些美食的,舅公会从老家捎来几只自家养的土鸡,还有一些老家的小吃。奶奶也会去市场买回许多鱼、肉、蔬菜和水果之类的食物,把冰箱塞得有些不堪重负了。除夕那天往往要包些水饺、烧卖什么的,而我也忙着揉皮包馅装盘,围着围裙端着盘子跑来跑去。除夕夜一家一起吃年夜饭,餐桌上琳琅满目的美食是全家人劳动一天的杰作。然后大家便美餐一顿,不忘看看“春节联欢晚会”。年的味道,是那热气腾腾的美食的香气。

大年初一的早晨注定天还没亮就被妈妈硬是拍醒,不情愿的穿上新衣服,匆匆吃点东西,抿一口姜汤然后全家人一起去南普陀上香。在公交车上颠簸了一阵,又被清晨冷风吹得寒毛直竖后总算驱走了睡意。南普陀一如既往的向我展示“人挤人,挤死人”这个道理。被包围在一堆手持长香嘴里念念有词的大爷大妈中间,还得随时提防着有人突然弯下腰像某位一脸笑容的菩萨鞠躬,那明晃晃的香火无情地把新衣服烫出几个洞。年的味道,是那寺庙中的香火氤氲。

年的味道千变万化,具体点就是各种各样的味道,年把它们完美的融为一体。

我相信,年的味道,在很多很多年后,在我心中依然如同此刻这般清晰、温暖。